安徽大学-安大青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全国高校已发布2018年历史学招生目录汇总!!

[复制链接]

47

主题

50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19:5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师范大学
介绍
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前身是历史系,初建于1932年,经历了文史、史地、历史等科系的发展,至今已有8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汪治荪、光仁洪、陈正飞、胡澱咸、万绳楠、张海鹏等先后在我院执教。学院秉承“传承历史文化,创造健康社会”的办院理念,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逾万人。其中有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央政法委员会秘书长、首席大法官王胜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卜宪群研究员等。

学院已经形成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融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并存,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在安徽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与社会学院。设有历史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四个本科专业以及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社会学、社会保障、经济史、教育史等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另有社会工作、学科教学(历史)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以及省级精品课程4门。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和专门史)。我院是省首家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挂靠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博士29人,比例达48%;在读博士9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3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后备人选4人,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国务院津贴享受者6人、省政府津贴享受者9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0人,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

2018年招生目录


中南民族大学

介绍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中南民族大学特色鲜明的科研教学型二级学院,现有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民族学(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社会学、宗教学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民族学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也设在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5人。45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6人,副教授13人,讲师16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8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此外,学院还先后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郝时远、杨圣敏、马戎、乌丙安、何星亮、王铭铭、林超民、何光岳、李绍明等先生为兼职教授。
        培养高质量人才一直是学院的重要工作。学院现有本科生842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98名。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几十年来,为中国的民族事业输送了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科研、教育和社会管理人才。除了负责本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外,学院还承担全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公共课教学。本院开设的“南方民族史”和“民族理论与政策”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学校首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建有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和9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科研工作是学院的立院之本。民族学是学术传统悠久、根基深厚的一个学科,早在学校刚刚成立的1951年,即建立了以著名的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民族研究室。一批学者深入民族地区,收集、整理、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民族史、民族学的宝贵资料、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为国家识别和认定京族、毛南族、仫佬族、土家族等民族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著名民族学家吴泽霖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民族学学科的中青年学者以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土家、苗、瑶、黎、畲、壮、回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成绩斐然。近十年来,学院共承担了4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40余部,在《民族研究》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获省部级奖项40多项。丰硕的科研成果奠定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中国有相当影响的民族学、人类学教学与研究机构。

2018年招生目录

赣南师范大学

介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拥有社会学、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点以及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拥有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文教育4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社会学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中国史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民俗学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创设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客家研究中心,以及东南亚研究中心、蒋经国研究所、客家社会与民俗研究所、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所、畲族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现设有历史与人文、旅游管理两个教研室及数字民俗实验室。学院资料室面积两百多平方米,拥有包括价值40多万元的《四库全书》等大型藏书和特色藏书,共藏书3万余册,涵盖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并形成了苏区史、客家学、民俗学、蒋经国研究等方向的系统资料。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实践教学平台众多,建有设备一流,全国领先,集田野调查、教学、科研、生活、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白鹭“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此外还拥有多个较为稳定而条件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2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此外,还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万建中教授为“井冈学者”,以及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中央民族大学郑杭生等国内外专家15人为兼职教授。学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为依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及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并有8人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1人次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10人次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8年自主命题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

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5年9月,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2013年10月,又增设考古文博系。陈桦教授和孙家洲教授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现任院长为黄兴涛教授。   
人民大学的历史学科,其前身为1948年建立的华北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至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学初建之时,历史学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最早开办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研究生班。1956年,历史系正式建立。“文革”期间,人民大学一度停办。1978年复校,历史系重建,清史研究所也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1972年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组”)。   
在过去近70年的历程中,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何干之、尚钺、郭影秋、彭明、郑昌淦、李文海、王思治等先生,以及一批已离退休的造诣高深的前辈学者先后在此耕耘,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历史学院共有专任教师80人,包括教授29人,副教授26人,讲师25人。其中,既有像戴逸先生、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先生那样杰出的史学大家,更有一批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并在学界很有影响的中青年学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探索、努力追寻,为本学科赢得了声誉。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一级学科于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中国古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点。1995年历史系被教育部确认为历史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清史所又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得以建立。2007年8月,即历史学院正式组建两年后,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教育部新增的三个全国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2008年4月,本院历史学成功获批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国家实行学科大调整,历史学由一个一级学科变成三个一级学科,本院的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同时获批为一级学科点。三个一级学科点鼎足而立,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2018年自主命题目录


温州大学

介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由原温州师范学院中文、历史专业与原温州大学新闻、文秘专业整合而成。作为温州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国学大师孙诒让、一代词宗夏承焘、戏曲宗匠王季思、古文字学家戴家祥、著名作家王西彦、敦煌学专家蒋礼鸿、戏曲学家徐朔方等为学院铸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1956年春,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于温州师范学校原址成立温州师范专科学校,秋季开始招收中文专业专科学生,1958年温州师专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秋季开始招收文史专业本科学生。嗣后,学校虽几经变迁,但文史专业的文脉赓续不断,并于生聚积累中发展壮大。2004年原温州师范学院与温州大学合并,整合后的人文学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历史学专业为校品牌(特色)专业,广告学专业为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温州大学卓越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中国语言文学是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文艺学、民俗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语言学是温州市重点学科。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全日制在校硕士生229人,本科生859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者20人,副高职称者2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1人;入选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十余人分别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等各类人才工程。
学院立足瓯越大地,传承人文精神,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学科研氛围。目前建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温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温州市中国南戏艺术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基地;设有温州大学中国及周边俗文学研究中心、温州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温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等13个校内研究机构。近年来,科学研究蔚然成风,成绩斐然,共获得30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中重大3项,重点2项),33项省部级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政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学院目前拥有百年语文、校园话剧节、白晖华文学奖和“创意飞扬”广告艺术节等4个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2018年自主命题目录



如果觉得文章能够帮助到你
请点击文章下方广告支持我们吧~

——END——

获取更多信息
敬请关注“青史考研帮”

青史考研帮院校  真题  资料  经验  资讯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青史考研帮,最专业的历史学考研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2-23 01:09 , Processed in 2.4720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